工件被涂物的表面處理
發布日期:2020-01-09 00:00:00 來源:http://www.huopa.net 點擊:
粉末涂料無論如何設計、生產。都應該滿足有關最終用途中的高質量和高性能。然而這一質量與性能不僅取決于涂料本身的性能,而且與被涂物的形狀,涂裝裝置的參數,以及涂裝方法等有直接的關系。但粉末涂料涂裝產品產生質量問題時,粉末涂料的用戶首先想到的是涂料的質量問題。這是合情合理的,但是也不能忽視涂裝工藝過程中的其他環節。
涂膜的質量與性能與被涂物的形狀有密切的關系,因此,涂裝前的表面處理(又稱前處理)已成為涂裝工藝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。表面處理一般由除油,除繡和形成化學涂膜三部分組成。它使金屬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保護膜,由導體變為不導體,抑制了金屬表面微電池的形成,阻礙了金屬層的腐蝕。短期內可防止金屬銹蝕,而且改善可底材性質,表面處理后所生成的非金屬轉化膜致密而且微觀多孔性,涂料可以滲進這些微觀的孔隙中去,大大增加涂裝后涂膜的附著力,涂膜性能可得以充分發揮。
一、除油
除油是化學法表面處理的需要工序之一,其方法有3個。
(1)溶劑除油,此法通常僅用于堿液難以除去的動職物油,礦物油以及比較嚴重的油脂的清除。處理的速度快,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。且多數溶劑易燃易爆,并且有一定的毒性。目前使用的溶劑有醚類、烷否類、酯類、酮類和某些含氯溶劑等。
(2)堿液除油,堿液除油系化學除油的代表,除油劑的主要成分是否氧化鈉,通常還輔以碳酸鈉。偏硅酸鈉、磷酸鈉、焦磷酸鈉等。堿液除油較適用于動植物油,對礦物油不太適用,堿液除油劑的配比視用于不同的金屬材料而異。在堿液除油劑中加入一定量(0.5%-3%)的表面活性劑,可以提高其除油的效果。實施除油工藝有浸漬法和噴淋法。
(3)電化學除油 ,該法是利用電解作用,將涂裝的物件置于盛有除油液的電解槽內,作為陽極(或陰極),然后在短時間內通以直流電流,使油污與溶液結面的表面張力下降,與此同時,電極上析出的氣泡將對油膜起到短時間內清洗作用,幫組油膜從待涂物表面脫落,達到除油的目的。
二、除銹。
除銹工序包括物理法和化學法。物理法中包括噴不砂、噴電、砂紙打磨及鋼刷刷等?;瘜W法則是采用鹽酸、硫酸、磷酸等酸溶液浸漬法。通過金屬氧化物(銹)和與酸溶液進行化學反應而清除之。
酸洗后的待涂物必須用3-5g/L的碳酸鈉水溶液進行處理,然后用清水沖洗,以防被涂物而次生銹和將殘液帶入磷化工序。